認識農會Introduction
農會沿革


(一) 設立宗旨:本會以保障農民權益,提高農民知識技能,促進農業現代化增加生產收益,改善農民生活,發展農村經濟為宗旨。
(二) 設立依據:依農會法及農業金融法設立。
(三) 設立登記日期:民國38年。
(四) 所營事業:經營經濟、金融、保險、推廣等事業。
(五) 沿革:本會創立於民國9年名為「有限責任番路信用組合」,民國12年3月改組更名為『保證責任番路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』,1944年改組更名為「番路庄農業會」。民國35年初(1946年)分別成立為『農會』與『合作社』兩機關,民國38年間本會改稱為『番路鄉農會』並選出第1屆理事、監事,沿用屆次,迄今第18屆。
(六)本會為改善農民生活,民國78年引進高山茶葉栽培並輔導隙頂社區農民學習產製技術,給予茶農信貸每人50萬元整及其他低利貸款協助開發展茶產業,位於阿里山山脈的「番路鄉隙頂社區」因有其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地理環境,造就了高品質的茶葉,在「茶園生態」方面,以不破壞生態並作好水土保持的理念,為社區茶園擘劃出有如仙境般的梯田景觀風貌,石砌的檔土牆的每一塊石材,都是取自現有土地上的產物,一塊塊巨石將之拚湊成隙頂最堅固雄偉的茶園堡壘,數十年歷經多場嚴重天災,皆能安然渡過,未損及隙頂山林分毫,這都當歸功於當年茶農們擘建茶園時,那份對大自然「敬畏尊重」「共存共榮」之良善初衷,隨著80年代的經濟起飛,國人生活水平跟著大大提昇,阿里山高山茶也因此躍上了國際的舞台。
(七)本會於86年設立「番路鄉農會柿餅加工站」投入柿餅加工生產行銷行列,於98年將加工設備全面更新為室內恆溫烘烤模式,嚴格規範生產標準作業流程,大幅提昇柿餅產量與品質,同時透過每年秋季長達3個月的時間推廣「柿子季」與辦理「柿季茶鄉展售活動」…提倡地產地消,讓柿農們不必再僅靠轉售北部任由中間商就地喊價。101年將傳統之柿餅加工,導入「觀光工廠模式」經營,提供各大學校、機關團體、一般團體預約免費參觀導覽,結合多項diy與採果遊程,讓更多消費者及遊客體驗柿子產業特有風貌與樂趣,同時落實「食農教育」與發展地方產業文化傳承使命。
(八)102年以核心產業「柿子、阿里山茶、專利柿果子冰品」創立「飲冰柿茶集」品牌,期許將在地核心產業發揚光大,營造本鄉為保有農產業文化特色之宜農、宜居的世外桃源。





、電子商務入口網設計維護